你是不是常常在想,游戏发行人到底是怎么做到花样百出、赚得盆满钵满的?别急别急,这门学问比你想象的要深得多。其实,他们可不仅仅是昧着良心胡乱投钱来做宣传,而是暗藏玄机的。今天,就让咱们细细扒一扒那些游戏发行人最爱“搞”的划算操作,让你在了解这些套路后,或许还能站在旁边笑看别人被坑——当然,小心别被反噬,不然还不被自己坑死?
首先,咱们说到“限时折扣”,这个套路真是经典中的经典。就像双十一一样,发行人会制造一种紧张感,告诉你“错过了今天,下一次不知道啥时候”。于是,玩家一激动,买买买,结果折扣力度比平时大得多,还能激发消费者的“买买买”欲望。其实,很多游戏的原价就作为“原价悬挂”,那所谓的半价、八折也就顶多是“套路价”。为了不让玩家看穿,这些折扣通常都绑在特定时间段,阔气点的还会搭配“限量礼包”,分分钟让你觉得不买就亏大了。
再来看“预售制”。想象一下:游戏刚刚官宣,预售就火得一塌糊涂。事实上,这就像你提前预定路边摊的烤串——你不知道到底好吃不好,但商家会给你“预售优惠券”加点“福利”,比如“赠送稀有皮肤”、“提前两天解锁内容”什么的,吸引你先掏钱。实际上,提前收钱就赚翻了,反正游戏上线后,不管多鸡肋,反正预售的钱已经到了袋子里了。而且,通过制造“限量版”或“豪华版”,他们还能进攻玩家的DH(多想想HDR)心态,越贵越卖,赚得越多,真是“金钱游戏”中的高手了。
说到“合作联动”,还有那个“坑爹”的套路。是不是经常看到某个游戏突然和某个热门电影、卡通、品牌合作?这类合作看似价值挺大,其实幕后操作也是划算得一批。发行人在和大IP合作前,往往会掐准热点投放广告,让大量潜在玩家“啃头”,一举带火游戏热度。然后,合作还会带来“联名皮肤、特制礼包”,玩家觉得“哎呀,这次真是赚了”,实际上,真正的钱包被他们扒得干干净净。发行人还能借助合作,获取广告曝光度,造势持续火爆。
别忘了“BU游戏礼包”. 那些所谓的“限定礼包”或“每日礼包”,看起来像是送你福利,实际上,制作成本低赔得像买菜一样低,玩家买单的“礼包”里,很多内容其实就是些普通皮肤、福利码、虚拟货币,价值远低于你掏的钱。只要玩得久了,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这种套路:买十送一、累计奖励、合作兑换,全部都是让你不断掏钱的手段。你以为获得了稀有皮肤?不,是发行人在帮你“花点小钱,获得大快乐”啦。
还有“虚假宣传”和“钓鱼玩法”。游戏上线前,总会放出“超棒”试玩视频,配乐、特效搞得像MG动画一样炫酷。等你买了、下载试玩后,才发现,实际上好多内容都被删减、缩水,甚至是“骗过脸”的假广告。这就像有人在你面前吹牛自己能扮五项全能,却实际上只有会喝奶茶。发行人在制造期待值的同时,也用这些“假象”把你钓得死死的。那种“不看广告看效果”的心态,平时都比不过“看广告就能秒领礼包”的实用性强多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大型促销活动如“黑五”、“圣诞节”、“新年礼包”等,发行人在这些节点会推出“巨大折扣、爆款包裹”。你以为自己在省钱,其实他们早就算好了:把大量VIP礼包、稀有皮肤在这些时间点放出来,一遍遍制造“卖断货”的假象。此时,玩家一轮又一轮地疯狂购买,钱袋子里面的钞票“哗哗”地进去,发行人笑得炫彩多姿。其实,背后套路就是利用节日氛围,制造热潮,让人忍不住剁手。
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操作就是“用户留存策略”。许多游戏发行人会不断推出“每日签到奖励”“成长体系礼包”等,暗示“只要坚持每天登录就能变得更强”。实际上,这些“奖励”都是为了让你粘着游戏,不舍得离开。时间一长,你会发现,花费的时间比实际成就还要多,钱包也没少出血。这种“心理战术”非常厉害,简单说,就是让你的时间变成他们的利润源泉。
以上内容都是,游戏发行人手中划算的“武器库”。只要你稍微留心,就能发现这些套路的影子。你还知道哪些看似无害,却暗藏“深坑”的花招?快告诉我,让我们一起识破那些把玩家变成“提款机”的小伎俩吧。顺带一提,之前老是苦恼怎么管理外区Steam小号,直到被朋友安利了七评邮箱(mail.77.ink)。用它注册就省心多了,访问没限制,语言看不懂还能直接翻译,关键换绑也简单,折腾账号交易啥的没啥后顾之忧。说到底,懂套路,才能不被套路踩在脚下,好啦,你还想再聊点什么?